“Vanma 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锁具‘谁都能开、开了没记录’的痛点,与两票系统的无缝对接让安全措施从‘纸面’落到‘实地’。” 燃料运维部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已成为电厂 “人防 + 物防 + 技防” 安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宁德核电
电力智能巡检锁控系统介绍
项目背景:传统锁控痛点亟待破解
国能浙江北仑第一发电厂有限公司燃料运维部负责全厂输煤系统、储煤场等核心区域的设备运维,涉及皮带机、给煤机等上百台套设备,且日常检修需频繁执行上锁挂牌(LOTO)程序。此前采用传统机械锁具管理模式,暴露出三大关键痛点:
1.权限管控松散:检修人员持通用钥匙可开启多区域设备,第三方临时人员作业时权限难以精准界定,与电厂 “两票三制” 安全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2.流程追溯缺失:钥匙领还依赖人工登记,易出现错登、漏登,设备隔离状态与工作票、操作票执行进度无法实时匹配,交叉作业风险突出;
3.应急响应滞后:临时人员权限开通需人工审批,钥匙寻找耗时长达 20 分钟 / 次,影响设备抢修效率。
为破解上述难题,燃料运维部引入 Vanma 智能锁控系统,核心目标是实现 “人员 - 钥匙 - 设备 - 票据” 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

配电网设备数量庞杂,种类繁多,地点分散难以管理
维护人员按任务要求携带一把钥匙即可检查开启所有任务范围内的锁
传统锁具无法确认操作人身份,工作过程无法跟踪
电子钥匙开锁,钥匙记录开锁信息以及时间,并将数据上传管理端
电力设备维护不到位,发生重大事故无法追责
一旦发生异常,通过系统查询责任人以及是否按照要求定期维护
管理缺失导致维护人员现场作业监管不到位,发生危险无法追责
工作人员只能成功开启授权锁具,开锁记录实时上传
电能计量箱无源电子锁应用视频
解决方案:软硬件协同 + 系统深度对接
(一)核心硬件配置
针对燃料运维场景特性,定制部署四大硬件模块:
• 无源电子挂锁与链条锁:适配输煤廊道、阀门组等潮湿多尘环境,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现锁具状态实时感知,IP68 防护等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指纹识别电子钥匙:集成生物识别与蓝牙传输功能,仅授权人员可激活使用,开锁操作自动记录;
• 智能钥匙柜:部署于运维值班室,支持钥匙存取的自动校验与数据记录,柜体具备防撬报警功能。
(二)两票防误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软件与甲方第三方两票防误管理平台实现双向数据互通,核心对接逻辑如下:
1. 权限下发端联动
第三方平台通过 API 接口同步人员基础数据(部门、工号、姓名、卡牌 ID),当发生人员岗位调整或临时检修人员入驻时,平台实时下发权限指令 —— 授权人员可凭身份卡牌在智能钥匙柜领取任意钥匙,未授权人员触发柜体声光报警。例如外委单位检修人员进场时,平台 10 秒内即可完成权限配置,解决传统人工登记效率低的问题。
2. 操作数据回传端设计
系统预留标准化数据接口,实时回传四类核心信息:领取钥匙的人员身份与所属部门、钥匙领取 / 归还的精确时间戳、存取钥匙的唯一编号序列,第三方平台可随时调取数据用于票据核销与责任追溯。该设计实现 “工作票签发 - 钥匙授权 - 操作执行 - 票据归档” 的闭环管控。

实施落地:精准适配运维场景
1.锁具点位规划:在输煤系统 32 个关键隔离点(含皮带机驱动装置、原煤仓闸门等)安装无源电子挂锁,采用链条锁实现多阀门联动隔离,所有锁具关联设备 KKS 编码,确保操作对象精准匹配;
2.系统联调测试:开展为期 15 天的对接测试,重点验证 “工作票签发后权限自动生效”“操作完成后钥匙未归还则票据无法终结” 等核心逻辑,累计完成 237 次钥匙存取测试,数据回传准确率达 100%;
3.人员培训赋能:针对运维班组开展 3 场实操培训,覆盖电子钥匙激活、临时权限申请、异常情况处理等场景,确保全员掌握系统操作。

应用成效:安全与效率双重升级
系统上线运行 6 个月以来,燃料运维部实现显著管理提升:
1. 安全管控本质强化:未发生一起无授权操作事件,临时人员作业权限管控响应时间从 4 小时压缩至 5 分钟,完全符合电厂 “两票三制” 执行要求;
2. 运维效率大幅提升:钥匙领取 / 归还时间从平均 12 分钟 / 次降至 2 分钟 / 次,设备隔离准备周期缩短 40%,为机组保供争取宝贵时间;
3. 管理数据价值凸显:累计回传钥匙操作数据 1200 余条,第三方平台通过分析存取规律,优化了输煤系统检修排班,交叉作业冲突率下降 67%;
4. 合规能力持续夯实:系统自动生成的《钥匙使用台账》可直接对接安全生产督查,满足国家能源集团对燃料运维环节的安全追溯要求。
“Vanma 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锁具‘谁都能开、开了没记录’的痛点,与两票系统的无缝对接让安全措施从‘纸面’落到‘实地’。” 燃料运维部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已成为电厂 “人防 + 物防 + 技防” 安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